• 1807,2019
    能源研究院:预计今年我国用电量增长5%-6%
    “我国‘十四五’期间电力平衡情况是当前业界十分关切、也具有一定争议的问题。经我院初步测算,预计‘十四五’期间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率为4%~5%,电力弹性系数小于1,电力负荷峰谷差持续加大,冬季采暖范围扩大导致冬季用电峰值上升较快,夏季日负荷双峰特征更加明显。”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网能源院”)董事长、院长、党委书记张运洲于近日在2019年第一批基础研究年度报告发布会上的权威预测引起业内广泛关注。记者获悉,今年是国网能源院发布年度报告的第11年,目前已经形成了“2+13”精品年度报告系列。本次发布的3份报告围绕国内电力供需形势及趋势、发电能源与电源发展状况、新能源发展等主题展开,为专业人士提供有价值的基础研究成果和参考资料,为各界人士认识和了解我国能源电力发展动态提供参考和借鉴。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二产用电增速将明显放缓随着“十三五”规划执行进入中后期,“十四五”规划前期研究工作陆续展开。“预计一次能源消费平稳增长,增速在2%左右,电力消费增速明显高于一次能源增速,80%以上清洁能源转化为电能加以利用,电气化水平将持续较快上升”是国网能源院对“十四五”期间能源电力增长趋势的基本判断。2018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增速高达8.5%,创近7年新高。本次发布的《中国电力供需分析报告》对这一高增速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详细分解:经济增长、电能替代和气温因素分别拉动全社会用电量增长4.9、2.4和1.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依旧是拉动用电量增长的主要动力,黑色金属行业9.8%的用电量增速带动高耗能行业用电增速回升至6.1%。今年电力需求将如何发展?国网能源院经济与能源供需研究所副所长谭显东预测,今年电力需求增长趋缓,预计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7.28~7.41万亿千瓦时,比2018年增长5%~7%。结合前5个月的用电量情况,预计增速在5%~6%的概率最大。“分季度看,随着逆周期调控政策效果不断显现,加之2018年同期基数走低,预计三、四季度用电量增速将分别回升至6.7%和6.9%。分产业看,第二产业用电增速明显放缓,预计增速为3.9%,而受乡村振兴战略加速推进等因素影响,第一产业用电保持较快增长,预计增速为8.6%,第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增速预计分别为11.5%和10.3%。分区域看,各区域用电增速均有下降,华北、华东和南方电网区域是拉动全国用电增长的主要区域。”谭显东介绍。在电源侧,《中国电力供需分析报告》预测,今年全国新增装机容量将达1.1亿千瓦,其中火电4500万千瓦、水电710万千瓦、核电527万千瓦、风电2800万千瓦、太阳能发电2500万千瓦。预计到2019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将达20.1亿千瓦,比2018年增长5.8%,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比重达40.9%。从全国范围看,电力供需总体平衡,部分地区高峰时段电力供应紧张。新能源发电量和占比“双升”统筹协调煤电新增与退役本次发布的《中国新能源发电分析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新能源发电装机持续快速增长,占全国总装机容量比重达19%,首次超过水电装机;2018年新能源发电新增容量占全国电源新增装机容量的54%,连续第二年超过火电装机。“2018年我国新能源发电量达到543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9%,占全国总发电量的7.8%,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新能源发电量和发电量占比双升。”国网能源院新能源与统计研究所刘佳宁介绍,“预计到2020年底,全国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会达到4.9亿千瓦以上,预计到2030年底,全国的新能源发电总装机至少会达到10.8亿千瓦,占全部电源装机容量的比重超过30%。”为解决新形势下高比例新能源消纳问题,张运洲建议,应坚持集中式与分布式开发并举,进一步向东中部地区倾斜,通过优化新能源布局,充分利用东中部地区的消纳市场空间,更有助于实现5%弃电率控制目标,还可以提高全国新能源装机规模约1000万千瓦,降低约500万千瓦灵活调节电源的需求。此外,建议考虑适度放宽弃电率指标,树立新能源消纳的“利用率”理念,即采用以全社会电力供应总成本最低为原则的新能源消纳指标。在全球削减煤炭消费的大形势下,我国将面临更大的控煤压力。国网能源院测算,我国煤电装机峰值约12.3~13.5亿千瓦。“相对于电量平衡而言,未来电力平衡是关键问题,电力平衡和对其他电源的调节补偿需求决定了煤电在电力系统中仍将继续发挥‘压舱石‘和‘稳定器’等重要作用。”张运洲强调,2030年前后要在系统中维持12亿千瓦以上的煤电装机,不宜过早、过快大规模淘汰煤电,重点核心供电区域还应布局一批保障安全供应的应急备用燃煤机组。在控制用煤总量情况下,可考虑适当放宽东中部地区煤电建设规模,进一步发挥其高保证出力的调节作用,逐步降低煤电机组利用小时数,为清洁能源发展腾出更多的电量空间,更经济解决“十四五”电力平衡问题。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more
  • 1807,2019
    泛在电力物联网丨国网:在线管控全面升级
    一大早,国网上海电力物资部副处长沈维捷便坐在监控室内,认真地查看着眼前不断实时更新的监控屏。监控器的另一端,是9家主流供应商33条核心工艺生产线的实时工作画面,关键质量数据无间断地从工厂车间实时反馈到系统后台,生产现场情况、产品质量一目了然。就在几年前,这些制造厂家还只能通过最传统的人工现场监造的方式确保制造过程安全、合规。得益于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在国内率先搭建的电缆质量在线监造系统,目前,这一工作已完全由智能系统替代,产品制造过程自此处于无间断可控、能控、在控状态。2019年,为进一步完善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建设,国家电网秉承泛在电力物联网“以数字化管理大幅提升能源生产、能源消费和相关装备制造的安全水平、质量水平、先进水平、效益效率水平”的发展理念,在电缆质量在线监造试点探索基础上,通过大、云、物、移、智等新技术应用,以工厂侧为感知对象,以物联网关为感知终端,开始于更大范围内推进智能在线质量管控的全面升级。“透明”工厂守护质量提升“我们是第一家参与项目合作的企业!开展电工装备智慧物联平台建设,正好契合了我们‘数字化工厂’的发展脚步。”宝胜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徐中的语气中流露出了掩饰不住的欣喜,通过探索电工装备智慧物联平台,宝胜公司先后将2条高压生产线、14条中压生产线全面接入平台,以亲身体验切实感受到了管理效能和生产效率的提升。尤其是旗下接入生产线最多的中压分公司,累计拥有采集点2186个,数据采集装置覆盖电缆生产绝缘、护套和试验等工艺环节设备45台,已完全实现电缆制造关键信息的自动全息采集。“这就相当于有2186只眼睛,24小时不休息全程帮你盯着生产线!”中压分公司经理赵文明告诉记者,对于一些全套由国外引进的生产设备,其生产线长度往往超百米,仅通过人力很难实现全面管理。在平台的帮助下,生产线上的数据、影像能被实时采集、传输到中控室后台,以便操控人员随时了解设备生产运行情况,既降低了发生安全事故的可能,也大大减轻了企业管理压力。据估算,自平台建设运用以来,中压分公司的员工数下降了20%,企业平均成本下降一成多,降本增效成果十分明显。同时,实时采集的数据还可作为优化工艺设计的基础,为产品质量稳定性的不断提升提供重要参考,加快实现产品和企业发展的良性循环。值得一提的是,电工装备智慧物联平台不仅对内打造了24小时自动化监控平台,还利用数据分享构建了一座座“透明”的制造工厂。“通过智慧物联平台建设,我们的制造过程变得‘透明化’,可谓是‘阳光下的合作’。”青岛汉缆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林军表示,多年来,国内电缆行业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个别企业产品以次充好、偷工减料,形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的不良竞争环境,对企业及行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现在,智慧物联平台助力青岛汉缆打造出全方位可视化工厂,实现了物资生产制造过程的信息全面采集、环节全息可视,不仅可以让客户直接看到青岛汉缆为提升产品质量作出的每一分努力,更增添了企业向不良竞争叫板的底气。“很庆幸当时作出了明智的选择,开展了‘阳光下的合作’,打造出令客户信赖的产品制造环境。”正如张林军所说,“阳光下的合作”不仅为制造厂家保证生产流程合规、产品质量有保障增添了一道监督“紧箍咒”,也为全面提升质量、杜绝不良品流入电网增加一道行之有效的“安全阀”。在一次又一次的建设与实践中,智慧物联平台建设日渐更加完善,在助力企业提升制造品质、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与健康发展的同时,也在通过越来越丰富的泛在电力物联网大数据积累,为国家电网公司构建质量评价模型提供更多支撑,助力其更客观公平地完成对供应商工艺质量评价和行业分析,为我国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更坚实基础。“实时直播”助力行业升级作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企业,江苏上上电缆集团有限公司对于电工装备智慧物联平台深有体会。据了解,上上电缆在建设初期就已为其高压、超高压生产线配置集控中心。通过与国网公司的智慧物联平台相连接,目前,其10条电缆生产线已全面实现了远程在线监造,牢牢守住了安全红线和底线。谈到接入电工装备智慧物联平台后的变化,上上电缆董事长丁山华表示,在未接入平台以前,生产线一旦出现不合理波动,就需要多部门协作巡查症结所在,花费时间不说,隐患往往无法完全根除。现在,依托自动监控功能,一旦生产中发生工艺偏差,平台就会在第一时间自动推送预警消息。同时,可疑症状一目了然,潜在隐患可被迅速消除,为提升产品质量、确保按时完工提供有力支撑,大大提升了企业市场竞争力。“未来,客户出现技术问题和设备故障时,还可通过平台在线支持功能,获得由供应商提供的远程智能维护、诊断分析和技术指导。”程析科技首席技术专家吴长顺告诉记者,伴随电缆质量在线监造系统的进一步完善,其将在供需之间建立起一个质量互信平台。通过在工厂端部署感知设备,平台将联结供应商生产线采集关键质量数据,并通过大数据分析比对及时发出质量预警,打破了以往连续进行的电缆生产工序中驻厂监造无法24小时不间断工作的弊端,有效实现制造全过程信息可视化、智能化质量控制,更为电工装备智慧物联平台建设提供有益借鉴。不容否认,24小时无间断的生产制造过程“实时直播”会给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然而谈及未来规划,丁山华却坚持与国家电网合作,继续逐步对接供应商排产计划、生产制造、库存情况、物流运输等业务,共同拓展电工装备智慧物联平台的建设。他相信,“长远来看,接入智慧物联平台肯定将为提升产品质量、推进企业进步带来积极影响!”据了解,除已经试点的电力电缆,目前,国家电网公司已面向线缆、线圈、开关等18类电力物资制定建设推进计划。按规划,电工装备智慧物联平台对内将为各专业提供精准的物资供应全过程信息服务,全方位支撑国家电网公司现代(智慧)供应链建设,加快“三型两网”战略落地;对外将整合供应链信息,提供大数据分析增值服务,促进电工装备制造业智能制造和产能升级。在国家电网公司的积极推动下,一个品类多样、标准统一、感知全面的电工装备智慧物联平台正在日渐成型,蓄势待发为助力我国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多贡献!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more
  • 1807,2019
    浙江电力为客户打造个性化家居智慧用能建议
    7月11日,浙江杭州供电公司供电员工在钱江世纪城的一个小区加装智能配变终端和低压线路监测终端。今后,该小区若发生故障停电,故障数据可就地分析并自动送往云端主站研判,大幅缩短修复时间。未来,通过这些智慧设备,客户还将接收到个性化定制的家居智慧用能建议。钱江世纪城是2022年亚运会主会场所在地,也是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的配电物联网建设示范区。该地区首批11个小区1.1万户客户将会率先体验到新的用电变化。以配电网为着力点,以科学规划为引领,国网浙江电力正加快推动“两网”深度融合发展,进一步夯实能源互联网物质基础。今年以来,国网浙江电力以全面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运用开放的互联网思维,新思想、新理念、新观点、新技术不断碰撞和突破,有效释放转型发展新动能,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现代能源互联网企业。按照2021年基本建成泛在电力物联网的目标要求,国网浙江电力全面开展层次架构布局和科研创新布局,在寻求企业和电网发展总体最优、长远最优中发挥最大能效。同时,该公司以示范引路,做好重点示范项目的方案研究和建设,积极推动泛杭州湾电力物联网综合示范、宁波梅山智慧能源物联网综合示范、乌镇互联网之光电力物联网综合示范三个示范工程建设,探索搭建新能源在线交易、多能互补的综合利用平台。同时,国网浙江电力的综合能源服务业务也实现稳步发展。该公司所属的浙江综合能源服务公司通过综合能源服务平台,集成智慧电务、建筑能效等业务数据,实现业务开拓全流程管控。截至6月底,该服务公司累计为3000余家客户提供了“智慧电务”配电设备代运维服务,累计帮助客户节省成本2600余万元。此外,国网浙江电力结合“大学习、大调研、大讨论”,重新审视和思考市场、客户、产品、企业价值链乃至整个商业生态,积极探索,创新推动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战略落地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举措,在不断挖掘培育新的发展动能中一路前行。未来,国网浙江电力将进一步发挥电网基础优势,能源数据、客户群体、企业品牌等特有资源优势,大力培育和发展综合能源服务、大数据运营、光伏云网、能源金融、虚拟电厂等新兴业务,探索多元化经营模式,加快挖掘新的盈利增长点。来源:国网
    more
  • 1807,2019
    动态|浙江电科院投建智航电力图书馆启用
    中国电力新闻网讯记者杨娜通讯员尹峰孙洁慧报道7月5日,中国自动化学会发电自动化专业委员会在智航助学助教基地──云南省弥勒市五山乡中心学校举行“智航电力图书馆”启用仪式,五山乡中心学校“智航电力图书馆”是2018年国网浙江电力科学研究院积极响应国家精准扶贫号召,与发电自动化专委会合作专项资助建立的图书馆。中国自动化学会秘书长张楠和副秘书长王坛、中国自动化学会发电自动化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孙长生,国网浙江电科院热工技术室副主任苏烨,云南电力试验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主任刘友宽,中国自动化学会发电自动化专委会工作秘书孙洁慧等一行出席启用仪式。在启用仪式上,弥勒市教体局副局长何芳代表弥勒市政府感谢中国自动化学会──发电自动化专委会和国网浙江电科院对五山乡中心学校的大力资助。智航电力图书馆揭牌仪式由五山乡中心学校校长平永良和苏烨揭幕正式启用。平永良代表学校表达了孩子们的决心,孩子们长大后一定会向各位来宾学习,回报社会,就像传递奥运圣火一样,他们也会把这份爱心的火焰传递给每个人,让人间处处充满爱!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more